CNY升值 & RMB贬值的悖论
如果甲乙两人同行,甲对乙说,前面A、B两条路都可到目的地,你就走A吧,因为更近一些。乙听罢哈哈大笑,称:“你不要因为我现在体力比你好,走得也比你快就嫉妒我,我走B,我就是要走B!甲无语。 这个拙劣的寓言故事是我想出来的,甲乙分别是中美,A,B代表的是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贬值。 按照通行的汇率理论,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入超)时,本币就会升值。而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或者周边国家时,本币就会贬值。 这两点都是影响汇率变动的短期因素,经济学解释都是供求关系。本文试举“入超导致本币升值”一例,让没有学过经济学的读者对目前纷纷扰扰的人民币汇率之争具备一点基础知识,也让那些视供求法则为洪水猛兽的人士明白一点,不是什么问题都能瞎说的,事情总有个道理。不论是否情愿,都必须接受一个现实——普通民众最终都会明白一些最基础的普适常识,请不要再把民众当阿斗耍弄了。 一国的货物、服务、技术的交易,在本国境内都是使用本币结算的。当货币发行量一定时(任何不想放任通胀致使民不聊生的政府都会不遗余力地严格控制广义货币发行量M2),贸易顺差(入超)时,流通的本币经过货物的出口转换成外汇,境内流通的本币量就会减少。本币的供不应求导致本币涨价——升值。 中国古谚道:“物以稀为贵”,就是最朴实的供求法则的表述。 欧美人士多承认供求法则,眼见中国外汇储备日益增多,中国海关总署每月都在公布不断增多的贸易顺差,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是天经地义的。也就是说,CNY(人民币的货币代码)一直受到升值的压力,尤其9月29日,美国会众议院以348比79的投票结果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该法案提议,如果人民币不大幅升值20-40%,授权美国政府对所有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加征反补贴税。 当然,众议院通过了,参议院还要通过相应法案。即使参众两院都通过了,还要奥巴马总统签署才会成为美国政府必须遵照执行的法律。国内不少人都盼着参院不会通过同样的法案。更有人把最后的希望押宝在奥巴马身上,指望奥巴马能够拥有像小布什总统一样的魄力,敢于对抗参众两院,拒签法案。 国内不少被称为专家学者的人士指望另辟蹊径来说明人民币不应该升值,反而应该贬值——其理由就是前述国内通货膨胀严重。也就是说RMB有贬值的压力。 或许这就是某些人所说的两难之一吧——CNY要升值,RMB要贬值。 纵观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只有在供不应求时才应该出现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