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哭了不抱这回事
本篇谈育儿,不感兴趣者可略过。——Pin 做了妈妈的人总会有一个比较奇特的经验,就是周围的人——不论其生养过孩子没有,都会给你一大堆意见,譬如:“不要抱着孩子晃啊,等习惯了,你就停不下来了。”还有:“同我们传统的观念不同的是,孩子哭了不要抱,不哭再抱才是‘正确’的,因为再小的孩子也会渐渐知道,不哭的时候才有得抱。”——后面这句是我去年听得最多的,来自网络上一篇流传甚广的育儿文章:《 我家宝宝不会哭——分享在美国养孩子的育儿经 》。 在此摘录该文的一段如下: 如何让小宝宝不哭 爱哭的BABY都是爸妈教出来的。才出生的小BABY听不懂话,他们靠条件反射来做判断。中国的家长一听到孩子哭就抱起来。 GU医生反复告诫我:孩子一哭就放下来,不哭才抱起来,正好反过来。这样一来,再小的孩子都能明白,不哭的时候才有得抱,这招极灵。 放下爱哭的孩子开始训练,看着时钟,不要抱让她哭,准备等10分钟再抱。第一次可以设定5分钟,以后一次比一次时间拉长,我的妞妞第一次就没有熬到5分钟,大约3分半的时候就停了,我已经心疼得肝肠寸断自己都快哭了,一定要忍住了。让孩子知道哭声是叫不来妈妈的。 训练“不哭的孩子”要排除4个哭的其他原因:尿了、病了、饿了,困了。 上帝保佑,我家两个孩子都不会无理由哭,偶尔哭一下当作运动也是极少数,妞妞和妙妙100%是快乐的宝宝,躺在床上都咯咯笑出声的孩子。 但按照我手里那本《育儿百科》的说法,孩子在六个月之内,是不会养成抱得习惯的,对于宝宝的需要回应,会让她对这个世界产生正面的看法,反之,则认为世界很冷漠……我觉得也有些道理,且孩子太小,又不能坐着,只能躺着,你若平时不抱抱,她连锻炼的机会也没有,抱着,会让孩子腿脚伸展开,对发育也有好处。 所以说实在的,我当时非常迷惑,不知怎样做到他人建议的“哭的时候不抱”,因为一般她哭,就是要吃,要拉,或者不想同你玩了,困了(这和摘录中要排除的因素一一对照)你不给她反应,她就越发哭得厉害,因为你没有回应她的需求啊。宝宝还不会说话,只能靠哭声表达,这个是她与父母沟通的唯一途径,对这种途径的漠视,我认为是相当愚蠢的行为。 前不久,我在豆瓣善美真教育公益问答台小组里看到“ 宝宝闹夜怎么办 ”这个帖子以及相关讨论。觉得受益匪浅,也豁然明了了“关于哭了到底要不要抱”这个说起来简单却也复杂的命题。 在此想根据帖子以及回复总结一下,然后结合自身单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