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 2024的博文

如何应对武汉市语文中考

思思还是要准备中考的,语文这一科目我根据武汉市中考语文的近十年真题,摸索出一些应对的方法。 从2023年起,语文中考的考法与高考的考法几乎一模一样了。整个卷面就是阅读+写作,没有背诵内容的考察。这对于我们是个好消息,因为思思不会背初中语文的任何一篇课文。她不喜欢看书,所以也不存在什么阅读量,但是阅读量和阅读理解是两码事,在我给她看了上十篇阅读理解后,我发现,让她找出正确的答案并不困难。这让我对辅导她得分有了更多信心。 先说一下阅读。 阅读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还有一道阅读题划分到“表达”里,和写作放在一起,实质上还是阅读。只不过之前的考试会单独列在基础知识的客观题里,现在揉进一篇文章里考查了。下面会再详细说一下。 这样一来,阅读部分一共有70分,占到整个卷面的58%。 现代文阅读三篇,一篇是实用类文本,选择题题型或选择题加主观题,共三道题。从近年来的出题趋势看,实用类文本的考查方向是“理解”,即,是否能看懂文章阐述的事实和观点。不再将重点放在文本修辞手法以及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上。语文考试终于突破了诟病已久的原作者都不会做的怪圈,不得不说是一大进步。 另外两篇是文学类文本,第一篇是当代散文,第二篇节选自名著名篇,这两篇文章一共四道主观题。重点考查概括文本的能力以及文章细节理解的能力。 例如,2023年名著名篇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观题第八题让考生“用简介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第九题也是让考生“概括保尔所具有的精神品质。”(概括文本的能力) 2023年文学类文本第一篇第四题主观题,让考生回答作者说的一段话里的某个词语是什么。(文章细节理解能力) 前些年,语文教辅类书籍多是教学生如何使用套话回答主观题,甚至发展成所谓的“公式”。公式化的回答针对一系列完全靠揣测出题者意向的问题: ……表达的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的某某词语可否替换成某某词语,为什么? ……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说法? 好在这类问题在语文中考中几乎销声匿迹了,千万别再让孩子们背阅读“公式”浪费时间了。 诗歌鉴赏一篇,只有一道选择题。难度适中,也是着重看考生能否理解诗歌的意思。 文言文阅读一篇,三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选择题第一题考文言词汇在文中的含义,第二题考断句,考对句子的理解。第三题考文本的理解。最后一道主观题考文言文翻译。 对于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阅读我的应对策略是一并处理,因...

浏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