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就是掩饰

2007年初,正值国际油价飙升,国际舆论对“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耗能急剧增加颇为诟病。

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反驳此观点时,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愤慨——“为什么不说是美国消费太多造成国际油价上涨?中国人均原油消费仅为美国的1/10!”(以上表述与原话可能有出入,但绝对是他的原意。)

这个数据,应该是采信于国际能源署(IEA),曾在05年由《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指出:

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去年(04年)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只占22.7%,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不到2桶,只有美国的1/10、日本的1/8和欧盟的1/5。据国际能源署预计,今年中国石油日消费量仅增3%。从去年石油进口统计来看,中国13亿人口,进口石油1.68亿吨;韩国4800万人口,进口1.2亿吨;日本1.3亿人口,进口2.6亿吨;美国2.8亿人口,进口6.4亿吨。

转眼2010年,国际能源署发布最新数据说,2009年中国消费的能源高达22.52亿吨油当量,美国消费21.7亿吨油当量,中国比美国高出约4%,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随即,新华社撰文提出:尽管如此,该报告还指出,每年美国人均消耗能源量是中国人均能源消费的5倍。

每一次,咱们落后、边远地区善良的人们就成为无辜的分母,为表现出一个渺小的“人均值”而贡献力量。

这样一来,五年前为了反驳“中国石油威胁论”的1/10已猛增至1/5,我们的能源局却乐得拿着这一数据否认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能源消费世界第一。

中国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周喜安表示:“这个数据可以供我们借鉴,但我们觉得它并不可信……国际能源机构的这个数据与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明显不一致。”

国家能源局法规司司长曾亚川同日也对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 swires)说,根据我们的计算,2009年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是最大的初级能源生产国。

当然,经济危机使美国消费能源减少,单看国际油价的走势,从2007年夏的每桶147美金的天价到目前的每桶76美金,足以说明全球需求下降。而中国,诸如煤矿、钢铁等耗能产业产能进一步过剩,例如,2005年粗钢产量3.52亿吨,2009年达到5.68亿吨,产能更是高达7亿吨!最要命的是,还将汽车工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不仅令城市交通基本处于塞车状态,更因其低速运行导致高耗油及高排污,这也是目前“热岛效应”的主要成因之一。

此消彼长,泾渭分明。

最后,我们尚且看看统计局拿出的数字:

2010年7月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将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从年初公布的初步核算数335,353亿元修正为340,5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为9.1%,比初步核算数提高了0.4个百分点。

周喜安提及的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统计公报中的数据为“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1.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3%”。

所以,2009年中国进口原油2亿吨,净进口原煤1亿吨。GDP增长9.1%,能源消费呢?仅增长6.3%!

如果说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仅“值得借鉴”,那我国统计局的数据就能用“难以置信”来形容了。

评论

浏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