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10的博文

快乐菲律宾的剧痛

图片
今天下午,收到来自 V同学 网上传来的短消息: 曾对菲律宾有近距离观察的Pin同学~ 话说,你能从民族性的角度解释下,为何菲律宾的学生妹和警察可以在大巴前合影留恋么? 此外,对于菲特警的无能,我觉得从你之前文章中那群懒散、安逸的菲律宾人习性中,可见一斑。 但是,菲政府对于我国南海问题的孜孜不倦,则让我无法理解他们的“懒散”了。 我朝是很挫,只是,挫到菲政府前都是软柿子了么? 对此,我想先回复一下V同学:据我所知,菲人绝对是最爱拍照的一个民族之一,他们无论胖瘦黑白美丑,一律爱拍,一旦有机会,必定会让闪光灯闪烁不停。所以,当我看到那群学生妹争先恐后地在遇难巴士前合影留念时,我第一时间在 微博 上写: 你可以骂他们愚蠢,没有道德,特别是那些以保卫民众为天职的警察们,也站在这个应该是表示耻辱的地方拍照,实在是匪夷所思。但如果你知道他们在自己亲人被杀害时,也会站在花圈前伸出剪刀手拍照,你可能就不会太气愤了。他们绝对没有表示不屑和侮辱的意思,他们仅仅是——想拍照,想留住这一刻——他们就是这种单细胞生物。 但是,恕我狠心地问一句:对于此次香港同胞遇难,你真的很伤心么? 那你面对伊春42人的空难,不是更加悲痛欲绝? 当你看到凶徒在幼儿园砍杀幼儿,在海南大学乱杀大学生……又是如何悲恸呢? 所以,我劝你把它当做一个偶然事件看待吧,不要升级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 至于你提到的南海事件,令我惊讶。如果你用我朝在东海的理论,如何能解释我朝在南海的态度。东南亚各国,恰是利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朝与日本争的不可开交,是说冲绳沟之西在我朝大陆架延伸之处,而南沙、西沙、东沙群岛,确实也在人家的大陆架的自然延伸下,至于谈到谁先到就是谁的土地,似乎钓鱼岛(尖阁列岛)至今尚无我朝之人迹…… 这样吧,关于此次菲律宾人质劫持事件,我想我得以我自己的经历和听闻,详细地说些个人的看法。 我于二零零四年前往菲律宾工作,两年后离开。当时我工作的工厂在距离马尼拉市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工业区,周末都会去马尼拉的商场和咖啡馆闲逛,不过都是由公司的面包车驱车“进城”,回来倒是可以自己乘的士。住宿的地方据说属于高尚别墅(当时同事们笑称这小区里除了我们外,全部是富人),门口有安保人员,公司要求夜晚不得晚归——最早我认为是一般的公司纪律,后来才知道是为了安全。 在我前往菲律宾之前,曾在公司的珠海工厂短暂停留,那个时候刚好有一

如何说粤语

图片
因为下个月可能要去一趟香港,觉得有必要复习一下粤语,于是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小书——“ Phrase In Cantonese ”。 该书的作者是Betty Hung,曾为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中文教员。另著有“Street Cantonese”、 “Cantonese Express”等教说广东话的书。 说起来,我是从04年开始学习广东话的,那个时候为工作之所需,周围都是香港或广东的同事,平时开会、打电话都是讲粤语,根本不知所云。 本以为环境能让我快速掌握粤语,岂料半年过去了,我还是一个字也听不懂,令当时的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得下定决心正式将它当门功课来学。 一开始是用带录音磁带的书(那个时候录音磁带还尚未完全被淘汰),对着书来听,有豁然开朗之感,一句一句跟着念,颇有成就感。但第二天自己也用不上磁带里的任何词语和句子。等有机会用了,又不记得了。再加上三天新鲜感一过,书就只有搁在某处落灰。 有人抱怨,你怎么还是不开口说? 我不开口说,是因为我不会说,而不会说的人听别人说自然也就不懂。但是鼻子底下就是路,别人说的自己不懂,可以私下再问。所以,我决定用“听过后,然后询问”的方法来试试。却发现实施起来很难。因为人家谈话的时候速度非常快,你还来不及记录他们的任何音节,就已经过去了,等你回头再问的时候,想模仿他们刚才的发音,已不太记得,所以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我心急如焚,越是想明白想说,越是不明白不能说。 索性我不论什么想开口说的都用广东腔去讲,结果当然不准,笑倒N多人,最显见的例子是,所有的人在食堂都不敢碰见我,因为我会很有礼貌地问:“你死着没?”——其实我是问“你吃(食)过没?” 引来一堆人给我纠正错误。 渐渐我发现,粤语难懂的地方在于,它大多数并非是普通话的变调,而是描述的词汇有变化,然后变化后的语音又与普通话有非常大的差距,以致难以明了。这样说可能太抽象,打个比方说,我们称钱包,广东人说银包。yinbao的音,又被广东话变了调。这个还算好,如果说“恶心”一词,广东土话用“WA DA”这一音,就更令人无从知晓其意。 之后我每每发现“新词”的写法和念法,总会用本子记录下来,记录的时候只能用相对应的普通话,还得标上声调(比如,你好!就得标注成“内候” ),最难标注的就是声调,因为广东话的调子比普通话的四声多出两个……最后我发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记录粤语发音,那就是英文字母。

花莲行观后奇思

凤凰卫视杨锦麟先生6月21日有一期《走读大中华》,邀请了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一同走访台湾花莲的精细农业,看完后颇感动。 宋楚瑜先生曾担任台湾唯一的民选省长,他曾走遍台湾309个乡,大力推广花莲的有机农作物。 宝岛上的有机无毒农业包括机米、山苦瓜、大西瓜等,农会建设了大冷库以及瓜地里的自动浇灌设施。由于花莲是一个多台风侵袭的地区,政府的农贷救济补偿措施,令实施有机农作物生产的农户得以利益保障。至今为止,花莲的农户已有50%接纳了这种精细农业的耕作方式。 看完后,感慨万千,不禁想:如果大陆的农户也能得到如此的“呵护”,该有多好! 突然,我联想到了如今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产生了一连串的奇思怪想,之所以称“怪”,是因为会伤及某些l利益集团,所以实现不了,只能是想想而已。 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6.7左右,今年3月14日,我国宣布“人民币价值没有被低估”,表现出人民币坚决不升值的决心;6月19日,为避免在G20会议上成为众矢之的,央行宣布放弃钉死美元的措施,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虽说我们强调的是汇率有升有跌,但是在一直强调中国经济较快增长、今年财税收入可能高达8万亿元、出口恢复到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人民币除了升值,有贬值的借口吗? 国内反对人民币升值的很多,除了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外(如房地产泡沫之所以形成,正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热钱涌入,巨额的外汇占款所致;人民币缓慢升值也符合房地产维持泡沫的需要),此外,还有不少目光短浅的善意傻瓜,他们担忧“人民币升值将导致企业倒闭——大量失业——社会动荡”。 的确,中国的比较优势就是低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丰裕,如果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性失业难以解决,而绝大多数农民工不适应高科技产业的素质要求;另外,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创新型经济,缺的不是资本,而是创新型人才,但目前中国的教育承担不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负。 但是,我国外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的55-60%,因此,出口企业们并不担心本币升值,进口料件的同幅度降价使该类型企业能够承担30%的升值幅度(压力测试的结论)。 而且,如果我国大量进口各种资源,本币升值降低原料成本,反倒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 农民工大量失业是必然的。出路何在?台湾花莲的精细农业不正是发展的方向吗?农村城镇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有提及。现代社会城镇人口应占到总

浏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