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 2023的博文

我百度网盘里的那些英语启蒙资料

图片
  我对英语教学特别有兴趣,收了一大堆。以下是我百度网盘里的英文资料的部分截图。 网盘“儿童英语启蒙”文件夹1 网盘“儿童英语启蒙”文件夹2 网盘“儿童英语启蒙”文件夹3 网盘“儿童英语启蒙”文件夹4 网盘“儿童英语启蒙”文件夹5 我家两个孩子的英语都是我在家自己做的启蒙,没有在外面上过培训班——“启蒙”这种说法听起来挺玄,其实就是放歌放动画片给他们听和看。结果他们最爱的是如今已大名鼎鼎但当时并不太起眼的super simple songs(以下简称SSS),前两年,我在小区里带了十来个孩子学英语,文件夹里的英文资料突然就派上了用场,再加上当时九岁的思思英文也进入一个可以增加听说的阶段,故查询百度网盘特别勤,也借由那个机会把一些资料甄别了一下。 2020年九月,思思听完了手头上一套培生儿童英语的预备级,也能比较熟练的跟读了。而且我发现放了很多年的Wonders的那套GK级别的小册子,她也能七七八八地认读出来。这是在我完全没有让她背过单词的情况下达成的。原因主要是她听了很多SSS的歌,会跟唱,她能假模假样地指着歌本把已经会唱的歌,用英文念出来,其中不乏:" He fell out and bumped his head, Mama called the doctor and the doctor said: 'no mor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这样的长句子。 在跟读这套书以前,思思跟着天天又过了一遍某鱼app的自然拼读课(说“又”是因为思思大约五、六岁的时候跟着Starfall app学过一遍字母,那真是一遍,就每天看一个字母的不到一分钟的小视频,看了二十六天。由此我发现学东西真是不必要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做那么多重复的练习),自然拼读一开始就是二十六个字母的读音,比如A ……a…… apple, aligator这样,等到了要读字母组合时,两个孩子都失去了兴趣,类似某鱼app里这种英语AI课就是花里胡哨,废话特别多,一开始新鲜,后面重复的模式看得人不耐烦。说实话,最开始就不耐烦的是我,随后是思思,最后才是天天,天天没有被强迫学习过任何东西,故,这种折腾对他来说就是“玩”的其中一种形式罢了。 下面说一说我曾使用过的资料: 1、《Nelly & Nora》动画片 ,BBC制作,适合年龄3

如何陪低龄孩子一起玩手工

图片
在思思和天天还小的时候,我陪他们做了很多手工,做好了就顺手发在朋友圈。有一天,一个一同支过教的朋友私信问我是怎样陪孩子们玩手工的?我感到很惊讶,因为当年一起教书的时候,我认为她是很晓得怎么同孩子们玩的。她说,她当时教的是三年级的孩子,都比较大了,最近带自家三岁的娃,常常不知道该怎么跟她玩,就想来我这儿取取经。我给她写了一篇文章作为回复,她很感激,说真不比一些育儿公众号上写得差,我还挺开心的。 现在我的两个孩子已经不再跟我一起做手工了,不过这段经历还挺重要的,让我获得了很多和孩子相处的经验。在此,我把这篇回信改写了一下,也放在自己的blog里,作为纪念,也同时给一些想陪低龄孩子做手工的家长们一些参考。 如何陪低龄孩子一起玩手工 作者:Pin 六岁半和两岁两个月 两岁的宝宝大多数还做不了手工。手工需要动用手指,他们用手拿剪刀,折纸,握笔都还挺困难,不过可以玩一些准备的游戏了。 我感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起各式各样的玩具,更爱玩生活中的一些小物件。比如钥匙(插进钥匙孔),碗和勺子(把自己喂得满脸米饭),筷子(没法给他们玩),纸箱(钻进去),桌子底下。 可以由此展开联想,给ta设计这方面的游戏。比如将纸箱戳几个洞,让ta往里面塞彩笔。用碗和勺子玩外面捡回来的小果子。 二岁的天天控制手的能力有限,端着一碗红豆都撒地上了 可以做个积木套 让两岁左右的孩子玩塞积木的游戏 宜家的塑料碗、勺、杯子颜色鲜艳,便宜好用。玩舀一舀,倒一倒的游戏极佳。 小区樟树冬天掉下来的果子是孩子们天然的玩具 她家还有一些短柄的水彩毛笔,防水罩衣,有了这些,就可以放心大胆给娃画画了。说是画画不过就是把颜料涂抹在大幅的画纸上。 出来的效果很惊人,完全可以当抽象作品挂在家里。 右图就是放入画框的成品 孩子们对办家家的游戏还挺痴迷的。有积木,随便搭个房子,就可以用手指跟她玩过家家了。 户外捡果子当果蔬,将叶子当碗盘,拿玩偶当主人,也可以过家家 我家大宝思思是从两岁半开始接触手工的。 隆重介绍Kumon的这套手工书。从图画到折纸到剪纸。很适合初入门的小孩。我最喜欢这套书的原因是它在每个手工的前面都对家长做了提示。比如:不必强求孩子涂在规定的线内,孩子有可能会剪不直等等。意思是画坏了剪坏了也没关系。 这套书的祖国版目前居然这么便宜了! 在陪孩子做手工的过程里面,大人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不停的唠叨以及“代劳”。“你

我的一些育儿心得

2022年我下载了一个叫“Flomo浮墨”的APP,比起我之前常用的印象笔记,它更轻简,适合记录平时的灵感。在这个笔记中,我针对 育儿 的记录最为频繁,都是平时刷到的一些关于孩子的文章和视频时有感而发。它们比较零碎,现整理于一篇文章里。 1、反向劝说 如果你想要一个孩子做什么,你就告诉他你不准做什么,且不告诉他为什么。 2、恋物如何疗愈 恋物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如果你想让孩子对待物品平常一点,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她尽情地拥有那些她收集的物品,帮她满足随时随地携带和囤积它们的癖好。你要从内心深处理解她,认同她。任何的嫌弃和不满都会化作表情展露在你的脸上被孩子细心地看到,而任何试图采取嘲弄、批评去限制她的做法,都是事与愿违的。 3、家中的规矩 大人对小孩是否遵守规则要有适度的期盼。孩子违反规则应当视作寻常事,遵守规则反而应该视为非常。 家中的规矩应该越少越好。大人和孩子应该多倚靠语言上的协商来沟通,而非死守规则。即便从务实的角度来考虑,相比较于立规矩,督促孩子遵守规矩,因违反规矩而惩罚孩子,惩罚之后孩子依然不守规矩等等诸多衍生出来的事物所带来的消耗,一事一议需花费的精力反而要小得多。 规则本为维护感受而设,可惜到最后,规则本身却成了限制感受的牢笼。 3、不该承担的责任 儿童从小跟着一个爱抱怨的严厉母亲,会产生一种:“我不重要,但我要承担超过自身能力的责任。”的错觉。这个错觉会不断侵蚀人心,给未来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4、那不是一场闹剧,那是呼救的声音 订阅的公众号上,某育儿博主写她让孩子顺利上幼儿园的经验,她说“……就真的想说,各位可能还在幼儿园门口上演离别大戏的朋友,你们要相信,戏总归是会唱完的,孩子总归是会长大的。”——我不太喜欢她把在幼儿园外哭闹不愿意进去的孩子的哭闹行为叫做“离别大戏”。也不觉得能乖乖去上幼儿园就是“长大了”。这其实在表达一种不屑。她能成功说服儿子去上幼儿园这个案例太过孤立,并不能证明她说的“界限”咒语(她提出要给孩子划定底线,强调底线,筑起一道“结界”)起作用了,而仅仅是,她毫无商量的口气,令到孩子没办法拒绝,并且这个孩子接受了。她没有遇到过“更加顽强”的孩子,所以她经历的反抗会少一些。孩子依赖大人,ta当然最终只能屈服,只是时间长短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不是一件令人骄傲的,可以当做经验去普及的事情,反而是一件让人很伤感的结果。 我不觉得她完全没法抽

一篇学生获奖作文讲到了断奶

武汉的”楚才杯“作文竞赛很有年头了,八零后的我小时候都参加过。去年有一天,朋友圈有人发了该年的获奖文章链接,我浏览了一下,发现其中有一篇(后文附上)讲的是小作者的弟弟断奶的经历。我留言说可怕,朋友问哪里可怕了,我就写了一段话。现在看来,这段话就是我想说的。 一篇学生获奖作文讲到了断奶,讲的是她的妈妈决定给她弟弟断奶,采取的方法是强制隔离妈妈和孩子,让孩子被迫接受牛奶。结尾,小作者不禁感叹:“还真是断奶了才能看到彩虹呢!”——其实小姑娘对断奶行动是充满疑惑和不安的,她为弟弟感到担心,她怀疑这么做可能会带来伤害。但是,她记得大人说:“你狠不下心来,他怎么成长呢?”然后,这个行动结束了,弟弟被成功断奶了,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她观察到弟弟刚回来时愣愣的,但很快就恢复了活泼。她心中怀着疑惑,硬让自己接受了这种“成功”带来的“喜悦”。在往后的岁月里,“狠下心”是一种时时需要跳出来折磨她的东西,而“不狠心”反倒成了一种羞愧。 可怕的地方在于,大人们在说他们自己都未察觉的假话,让孩子突然离开母亲断奶并不是因为要让娃成长。这样做的原因只是因为方便管理。有时母亲为了快一点从喂奶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或者因为工作需要而决定断奶……这无可厚非,但要清楚这是无奈之举,而非“善举”或“正义之举”。 我女儿思思只喂了七个月母乳便被迫和我分开,我那个时候一分钱没有了,还有每月信用卡卡债,要赶紧去深圳打工了,我妈妈说思思第二天找不到我,到了夜里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奶瓶。天天断奶时我有足够时间,就想也许可以自然断掉,于是每天试着给牛奶,如果不吃就换母乳。倒掉了好多好多牛奶。好像是经过了两、三个月才成功地全部转成牛奶。这个经验让我备受安慰,原来断奶不是只有一种办法,还能“无痛苦”让娃断奶,这样多好啊! 原作文: 作者:程惠雯 学校:水厂路小学 年级:小学三年级 指导老师:杨薇 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晴 生活就是万花筒,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颜色无时无刻不在陪伴着我,就让我给你讲讲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色彩吧! 弟弟小奕已经快一岁了,也不好好吃饭,每天就等着妈妈喂奶,可妈妈的奶水不足,小奕每天吃不饱,睡不好,短短这一个月,黑眼圈都出来了,人也消瘦了不少,还总是吭吭唧唧的,特别闹腾。妈妈的心情灰蒙蒙的,我也跟着灰蒙蒙的。 “我和你爸商量了一下,决定明天带小奕回天门断奶。” “还是缓缓吧,让他先适应晚上喝

最近做的一些简单快手的食物

图片
我做饭总是找最简单的方子,这样省时省事。孩子们爱吃的和自己爱吃的往往还不一样,一餐要考虑多个人的口味,这对效率的要求就更高了。 最近做饭就随手张贴到QQ空间了,时间线上还挺可观的,觉得不如稍微多说几句,供和我一样有这类需求的主妇/夫一些参考。 一、糊米酒 白糯小圆子(如下图)丢入一碗滚水中煮至浮起来,以水微微有些白色糊状为宜; 小汤圆 依照自己的喜好程度放入适量的糖,有桂花糖的放入一点桂花糖点缀; 网上的桂花糖图好诱人啊,我的桂花糖里都是黑色的干桂花丝了! 加入适量米酒(就是米糟,不是酒); 米糟 完工!被娃喝了一半的糊米酒 二、宜家热狗 去逛了宜家,买了半成品的食材,热狗面包直接掰开,放入用中火水煮了八分钟的香肠,上面再挤蛋黄酱/番茄酱/黄芥末酱,完美! 三、番茄肉丸 两个番茄切小块放入小锅,淋一点油开最小火,放入几勺水,开最小火闷6分钟; 开锅便很容易挤出茄汁,再放入一碗水煮开; 煮开水的时间拿半粒蒜头压出一点蒜蓉放入; 水开后将打好并调好味道的肉末用勺子汆肉丸; 加一点番茄酱、盐和胡椒起锅。 PS:肉末调味:500g肥瘦相宜的后腿肉用搅拌机打成肉末,加入一个鸡蛋,适量生抽、耗油和最最关键的姜末(去腥提味)! 姐姐送的捣姜捣蒜的瓷器小工具,意外好用,一冲洗就干净了! 四、番茄肉酱意大利面 其实市面上有很多做好调味包的半成品意大利面,但我还是嫌贵了,一碗面打折后也要大约十多块钱。另外,过多的包装也让我觉得太不环保。三包500g的意大利面只要16块,500g的肉末也只要12块左右。一碗只需大约三块钱。用一些黄油可能稍微再贵点,没有黄油时,我就直接用食用油,足够让孩子满意了! 五、 肉松小贝 空气炸锅码好 超市买一袋白吐司,两片叠放均匀切成四块,每两片用蛋黄酱贴在一起,顶上放一小片芝士片。小米空气炸锅175°,3分钟即可出锅。将蛋黄酱或者其他沙拉酱抹在烤好的面包四周,四个侧面沾一沾肉松海苔碎,一盘有卖相的肉松小贝就做好了! 看上去就很有食欲 我的肉松和海苔碎也是看小红书的一些网友们推荐去购买的,质量不错,味道很好。 花田熊每日拌饭海苔 厦门鼓浪屿黄胜记猪肉松 六、青椒炒虾 这个菜是今天临时拼凑出来的,意外地好吃。 买了一阵子却不知怎么用的泰国柠檬青椒酱,单独吃很辣,放入菜品就很清甜提味 这个菜看图就会了吧,油少许,先放入虾,炒至断生,再放入切好的青椒,撒适量盐,挤入这

《老人与海》里提及的The gaff and harpoon

图片
 这是一篇写在豆瓣上的旧日志,现在豆瓣日志实在太难发东西了,一个动态都要审核好久。我准备慢慢把上面的一些自己的文章和收藏的别人的文章搬过来。   昨天开始重新听《老人与海》,听到下面文章里提及的那句话,又不太记得The gaff and harpoon到底是什么东西了,于是翻出这篇文章。   《老人与海》里的一句话: It made the boy sad to see the old man come in each day with his skiff empty and he always went down to help him carry either the coild lines or the gaff and harpoon and the sail that was furled around the mast. 词典里gaff和harpoon都有鱼叉的意思,我留意到写的是the gaff and harpoon, harppn前并没有定冠词the,那么gaff and harppn应该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我完全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东西,便去查了它们的图片,原来是两种不同样子的鱼叉。gaff是弯头的,harpoon是直头的。 gaff harpoon 今天看到另一句话里,出现了the gaff and the harpoon with its shaft,这次gaff 和harpoon前面都有了the,把gaff和harpoon看作是两个独立的工具,还补充说明了harpoon是什么具体样子——harpoon后面with its shaft指的是 “带柄的鱼叉”。回头看了看图片,才知道harpoon和它的柄是可以分离的,补充三张图片佐证: 找到一张渔民打鱼的照片 图中这套鱼钩和鱼叉都可以装在一个柄上!我还查到最左边这个,叫做flying harpoon。 一个 卖渔具的网站 上,查到这个产品: 产品名称写的是:Telescoping Harpoon with Shaft & Dart 可伸缩鱼叉,带柄和镖。 这样就更清楚了,总结一下: 鱼叉有两种头,一种弯头叫gaff,一种直头叫harpoon,它们常被作为一套工具 the gaff and harpoon kit。鱼叉的柄可以单独取下,有些柄还做成可伸缩的。弯头和直头的镖都可以固定或用绳索连

浏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