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

每次浏览一些讨论外贸方面文章的评论,就会发现“贸易顺差(出超)、外汇储备”这两个概念,总是被曲解。

在正常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主要是贸易(含货物、服务、技术)、FDI(外商直接投资)、QFII/QDII(合规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证券国债/合规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国债,所谓合规就是要经过审批)等经营活动引发的外汇跨境流动之综合结果导致流入境内的外汇总额超出流出的外汇总额。

之所以强调“正常条件”,是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绝大多数都是国际热钱,而非顺差所致。所有谈论顺差的人都故意忽略另一个概念——外贸坏帐!据商务部公平交易司公布的信息,从2005年以来每年均超过进出口总额的5%以上,即每年都有1000亿美元以上因为不规范的结算方式导致货物出去了而货款收不回来。

外汇储备专指一国中央银行(中国大陆是中国人民银行、美国是FED——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英国是英伦银行等等)用本币购入的外汇,专门用于应对国际收支失衡(入超)时的支付。

常见有人提议“藏汇于民”,即将外汇分散到商业银行、企业、民众手中;或是诸如张维迎等学者建议将巨量外汇储备分给全民。但是,外汇从央行帐户划出,概念就发生了变化,就不是储备了。

我国的财政部才是国家财富的管理者,央行是没有钱的。外汇储备的收购资金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打“白条”(央行票据,周小川的创造发明)从各家商业银行借支,期满还本付息;二是发行货币,实际上是透支经济发展成果,即向全体纳税人举债。外汇储备不是财富,而是地地道道的负债。外汇储备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适可而止。一般,只要能够支付3-6个月的进口额即可。按照中国2009年进口额10000亿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至多5000亿美元绰绰有余。目前中各外汇储备2.5万亿美元,实在是太多了。

巨量的外汇占款是导致国内通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上文提过的国产原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

评论

浏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