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絮语

1.

高和陈是和我同样参加过某个支教活动的朋友,现在他们两人同属某银行系统,职位都做到中高。高是个已婚男人,育有二子。陈是个未婚女子,最近在筹划公司内部员工布吉岛三日游。

前天,高来深圳出差,告诉我说陈也在深圳某行工作好几年了,不如一见。

我欣然前往,只是提醒可能聚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惦记着家里的娃。

下班辗转见到他们时,已经七点一刻了。

陈惊呼Pin你怎么都没变化?我遗憾地摇摇头说,也不知为什么,每次见到五六年前认识的旧朋友,就刚刚好把头发扎成潦草的马尾,看上去可不是一点长进也没有?陈说哪里哪里,我是指你的精神状态,看上去真不错呀!

Pin看上去精神真不错,这个评价不赖。

席间他们二人八卦起某行行长爱好前呼后拥,感叹自己的工作就是为了做给领导看,实际并不可能有所发展云云。我听着耳熟,就像是几周前我自己的抱怨。

突然意识到,公司不论大小,打工者所遇到的问题都差不多。

就像最近老是训斥前台的工作时,也听见自己不停强调:Cindy,你记得第一你是要做事情,做事情要做到位,要有结果,不是给我个答复就敷衍了事;二你是要懂得如何告知进度,否则你做再多,谁也不可能知道呀。

可不还是在教导如何“取悦”上级?

所以说,人类发明出如此多情绪化的词语并不是什么好事,这往往遮盖掉事物的本质,我可以不把“汇报”这种事情当做取悦,我仅仅把它当做汇报的方式和汇报的艺术,人要低头摘花,也要姿势美,这才是关键。

2.

昨天下班时,同事Stone跟我说,明天是他最后一天在这家公司上班了!我一听,触动了一下,因为他仅比我入职晚10天,我们都在这家公司呆了不足一年。他要离职了,我要继续。

职场来来往往总是很轻易。

问他将要干嘛去?他说回老家开个小超市。我说不错呀,他说嗨,还不是混日子呗,女朋友吵着要回去,没办法。

回老家开超市,做老板,听起来真是件好事。就像当初有人问我在武汉干嘛?我说开了个培训中心,教外贸。人家也是啧啧地,说培训可是块肥肉啊,赚得多吧?

其实呢?冷暖自知。

所以,我养成了一种对于身边的创业故事保持冷静的习惯,它们即将开始,中间将历经艰辛,不单需要管理技巧,更需要强大的抗压能力。

什么叫抗压能力?嗯,很简单,明天就要发工资了,今天账上可能还是负数,对,就是这么简单。

做好与金钱长期抗战的准备,才是一个创业者首要具备的素质。

3.

今天已经是我第五轮去寻找部门所需要的供应商了,因为目前找到的工厂要么太远,要么不够配合。

我换着关键词去查Google和百度,但搜索记录里仍是那些熟悉的厂家,其中有一些的名字我都几乎能背下,所以,鼠标溜得贼快。排除排除再排除,直到找到一家眼生的,扫几眼产品说明,就开始动手打电话联络了。

这种海中捞针,且要捞金针的做事方式我以往并没有尝试过。或者说,没有这么严格地尝试过。

小公司最强调的是“开源节流”,所以,部门经理们感叹,他们来此八年了,每一年老板的年底内部邮件中都会写:“This is a hard year.” 或者”This is a tough year“

”即便是在生意最好的时候也还是很hard很tough!“他们摊手称。

危机意识是要有的,末位淘汰是必要的,更细节些下去,谨慎开支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刚来公司接手的第一个项目,需要和印刷公司配合,找了A说要再找个B和C备份,找了B和C之后需要横向纵向做预算分析,分析的结果需要用更多的信息去支持结论,结论出来后需要review,review完之后要申请测试印刷的费用,啊,费用,ABC之外可有更廉价的方案?重新设计方案,告诉老板似乎省不下多少,老板说不可能,再评估……于是再咨询ABC、电话、网上搜,最后混进印刷专业论坛里去发帖,wiki到许多专业词条,终于知道如何去发问,问后私信人家是否可以更详细地解释。拿到QQ后就以榨干人家为标准地发问,之后看到对方location是深圳,便发出邀请让对方来公司详细解说,最后……廉价方案居然就这么解决了。

原本起码要花三千块的事情,三十块不到就能办到了。

省不了?那是没下够功夫,创意行业常抱怨没有“灵感”,制造领域里,谁能想尽办法节省更多的成本,谁就是最终胜利者。

我常常感喟,若当初外贸课堂这么搞,说不定经营情况也不会那么糟糕,省都得省下一笔。

4.

重当打工一族后,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

GO。

评论

浏览统计